住宅得房率
住宅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(即销售面积)之比。这个比率反映了住户实际能够使用的面积占整个房屋面积的比例。得房率越高,意味着住户实际可使用的面积越大,但同时也意味着公共部分的面积越小。
得房率的计算
```得房率 = 套内建筑面积 / 房屋建筑面积```
其中,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、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,而房屋建筑面积则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。
得房率的影响因素
1. 房型结构 :不同的房型结构(如一梯多户与一梯两户)会影响公摊面积的大小,进而影响得房率。
2. 楼盘形态 :多层住宅的得房率通常高于小高层和高层住宅,因为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小。
3. 房屋结构 :板式结构的住宅得房率通常高于叠式和点式结构的住宅。
得房率的合适范围
多层住宅:得房率通常在88%-95%之间。
小高层板楼住宅:得房率一般在85%-88%之间。
高层板楼住宅:得房率一般在78%-85%之间。
高层塔楼住宅:得房率一般在75%-78%之间。
办公楼:得房率通常在55%左右。
注意事项
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。过高的得房率可能导致公共区域过于拥挤,影响居住的舒适度。
选择住宅时,除了考虑得房率,还需综合考虑户型、朝向、楼层高度、小区配套设施等因素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住宅得房率验收标准是什么?
高层住宅得房率有何特殊要求?
如何提高住宅得房率?